数字时代里,人工智能、历史学、图书馆等不同领域与数字影像会发生怎样的交集与碰撞?昨日,数字时代的影像与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丽水举行。各大高校、研究院的教授、专家等在线上线下围绕数字时代的影像与教育主题展开热烈探讨。
莱斯大学乔治与南希·鲁普人文讲席教授Tani Barlow是中国近代思想史、性别研究专家,曾担任莱斯大学赵氏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教授。她在中国近代思想史、女性主义研究方面研究深厚,享有盛誉。她在线上分享了自己的主题观点,她从家族成员与影像故事的角度切入,阐释了影像对历史研究的意义和作用。摄影师如何用影像记录生活、影像背后隐藏的事实分析……Barlow教授认为分析、归档照片对历史研究很有帮助。
James.Z.Wang是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以及人机交互领域的特聘教授。他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大视觉数据中的对象、概念、美学和情感建模,并在生物医学、视觉艺术、心理学和机器人技术等领域的应用。他分享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摄影要遵循什么原则,以及AI能给摄影带来的功能作用。James还特别提到了AI无法做到的事,他认为人工智能虽然有很强大的技术手段,但无法传递人的情感,不能过度依赖算法。
两位图书馆领域的专家给与会人员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南京艺术学院原摄影系主任钟建明就从自己保存的影像照片开始谈起,讲到个人海量的照片与影像数据库的关系。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张辉老师从自己的项目切入,为大家带来了《文化遗传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另外,来自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国内著名的高校教授也都针对数字时代的影像教育展开了研讨。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陈静认为,本次研讨会达成了不同领域的学术与摄影之间的对话,对影像的定义更加宽泛,碰撞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具有学术前沿性和一定的学术高度,也为日后合作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