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莲都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赵加慧 1928 年 9 月,在浙西特委派员指导下,中共缙云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缙云壶镇召开,建立中共缙云县委和共青团缙云县委。10 月,中共缙云县委建立缙云县农民协会常务委员会,领导贫苦农民开展二五减租斗争。12月,浙西特委撤销,缙云县委、宣平县委改属省委领导。1929 年 1 月,缙云县委书记被捕。4 月,由于浙江环境过于恶劣,浙江省委机关屡遭破坏,两年不到省委主要领导人十易其人,故中共中央被迫暂时撤销浙江省委建制,建立直属中央领导的 6 个中心县委。6 月,继任的缙云县委负责人脱党,缙云县委解体。同年秋,中共永嘉中心县委派员到青田县东北部和缙云县南部发展中共组织、红军游击队。12 月,中共缙云县委重建,同时建立缙云县苏维埃政府和浙西工农革命军第×支队。1930 年1 月,缙云县委领导浙西工农革命军第×支队举行武装暴动。随后,武装暴动遭镇压,县委负责人、浙西工农革命军骨干被迫转移外地隐蔽。 1930 年 3 月,在浙南各地农民纷纷举行武装暴动的基础上,中共中央派胡公冕到浙南,建立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开展武装斗争。缙云县南部和青田县的农民武装被编入该部,参加了攻打处州府城等战斗。5 月,根据中央指示,在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的基础上,列入中央军委序列的全国14支红军之一——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简称红十三军)在永嘉县成立,下辖三个团,共 4000 余人,鼎盛时达 6000 余人。其中,缙云、青田籍红军约 2000 人,分别编入第一团和第三团。红十三军在浙西南开展了金竹缴枪、唐市阻击战、攻取缙云县城、攻打缙云壶镇及青田万山阻击战等战斗,其中攻取缙云县城战果最大,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报道了此次战斗。受此鼓舞和影响,丽水、青田、松阳、遂昌、缙云、宣平、龙泉等县此起彼伏地爆发了 20 多处农民武装暴动。 浙江是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区,活动于国民党统治腹心地区的红十三军和各地红军游击队、农军,受中共中央“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建立之初就把攻打中心城市作为主要行动目标,致使革命武装一建立就遭国民党军重兵进攻,至 1930 年底,红十三军和各地农民革命武装的斗争惨遭镇压,中共组织负责人、红十三军连长以上指挥员、各地农民革命武装领导人大多被捕牺牲,中共缙云县委解体,重新积累的革命力量又遭严重摧残。 以中共永康中心县委书记李立卓、缙云县委书记卢湛、红十三军第三团分队长卢勇烈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红军指战员,为革命事业慷慨就义的英勇壮举,鼓舞着幸存者坚持斗争。缙云县东北部和永康县境幸存的中共党员和红十三军第三团余部,秘密联络,组成小规模的红军游击队,隐蔽于缙(云)永(康)边境山区,在极为艰难的环境下坚持斗争。 1932 年冬,奉中共永康中心县委指派,中共党员朱金宝到遂(昌)宣(平)汤(溪)边区开辟工作,发展党员。朱金宝遵照组织指示,只发展党员,不建立组织,直至 1933 年冬,才在松(阳)丽(水)宣(平)边境建立中共霭溪支部。 1933 年秋,中共缙云县工作委员会(简称缙云县工委)建立,隶属于中共东阳中心县委,下辖 6个支部,有党员 30 余人。1934 年 7 月,根据东阳中心县委指示,缙云县工委开始筹建革命武装,准备创建革命根据地。同年秋,缙云、永康籍的红十三军第三团余部组建浙西红军游击队,活动于永康、缙云、东阳、仙居等县边区,开始创建以缙云县黄弄坑为中心的浙东游击根据地。 1934 年 6 月,由于“左”倾错误领导,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面临失败,中央红军被迫退出中央苏区进行战略大转移。为了宣传和推动抗日运动,调动和牵制围攻中央苏区的国民党军,掩护中央实施战略转移(长征) ,中共中央决定,抽调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团(简称红七军团)组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简称抗日先遣队) ,北上行动。 7 月 7 日,北上抗日先遣队从中央苏区首府江西瑞金出发,开始北上行动。 8 月,先遣队由福建转战到浙西南,进占庆元县城;取得竹口大捷,击溃国民党浙江省保安队,歼敌 300 余人,俘敌 200 余人,活捉庆元县长,缴获迫击炮两门、轻重机枪 11 挺、长短枪 200 余支。接着转战龙泉县八都、小梅。先遣队一路宣传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其随军银行用银元兑换部队购物支付给群众的苏区纸币,被群众称为“仁义之师” 。9 月,先遣队离开闽北续北上,留下第五十五团二营政委洪家云率两个连150 人,在闽浙边活动,开辟新的游击区。洪家云率部频繁活动到龙(泉)浦(城)江(山)遂(昌)边区,攻打了龙泉的住溪(今属住龙镇) 、长安(今属八都镇),两度攻打了遂昌的王村口。10 月,在先遣队的掩护下,中共中央、中央红军主力 8 万余人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开始长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