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丽水日报》
◎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2019 > 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 > 大学习大讨论  正文

探析浙西南革命精神之魂

丽水网 - 来源: 丽水日报   发布时间:2019-05-13 09:24
编辑:莫晓鸿 | 责任编辑:胡蕴韵

  丽水是全省唯一的所有县(市、区)都是革命老根据地的地级市。在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先辈在这里留下了光辉战斗足迹,缔造了伟大的浙西南革命精神。只有充分真实客观探析和挖掘浙西南革命精神之魂,才能更好激励我们以“丽水之干”担纲“丽水之赞”,高质量谱写“八八战略”丽水新篇章。浙西南革命精神启蒙于五四爱国运动,历经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浙西南革命实践的宝贵财富。笔者认为,浙西南革命精神主要精神实质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忠勇担当 团结首创 ”。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乐观担当的必胜精神。在浙西南革命过程中,革命先辈坚决听从党的指挥,怀着必胜的信念,百折不挠,奋斗不止,靠的就是坚定信念和乐观担当的必胜精神。浙江是国民党统治最严密的腹心地区之一,反动势力盘根错节。国民党在浙江不仅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各级党部,还形成了庞大的特务组织,并普遍建立了保甲制度。由于国民党的血腥镇压,浙江共产党的组织系统先后被破坏,到1935年5月,浙江共产党组织活动基本停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全省统一的共产党组织领导,加之部队的电台遭到破坏,挺进师同党中央和地方党组织失去了联系,陷入孤军奋斗的险境。在极其艰险的环境下,革命先辈心怀理想信念不动摇,以乐观的担当精神,和浙西南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前赴后继,克难攻坚、砥砺前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二是不畏艰难险阻,忠勇为民的拼搏精神。革命先辈不畏艰难险阻,智勇双全,不怕苦,不怕牺牲,以一当十,粉碎了国民党的数次“清剿”,靠的就是忠勇为民的拼搏精神和牺牲精神。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在与敌人的一次次斗争中,一步步巩固壮大起来,成为楔入敌人腹地的红色堡垒。这一红色堡垒,打击、牵制了敌人相当数量的兵力。仅在两次反“清剿”战争中,就先后吸引国民党罗卓英、刘建绪部各三四十个团的兵力,历时8个月之久,很好地策应了党中央和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为长征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一红色堡垒,使得国民党长期如坐针毡,如鲠在喉,被动不堪,但却让浙江广大群众受到革命的熏陶和影响,了解认同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的人越来越多,为后来浙西南和浙江的解放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这一红色堡垒,培养造就了以粟裕、刘英、叶飞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干部队伍。在后来的革命与建设过程中,他们仍然冲锋在前,发挥了重要的模范带头作用。叶飞曾动情地说:在闽东三年游击战争最艰苦的年代,畲族人民的作用是很大的。他们具有两大特点:第一,最保守秘密,对党很忠实;第二,最团结。

  三是坚持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革命先辈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创建了浙西南革命根据地,靠的就是志不求易、事不避难、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是党领导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障。首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能始终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前列、保持其先进性的关键因素,是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核心内涵之一。浙西南革命根据地与其他根据地类似之处,就是建立在一省或几省交界处,其不同之处在于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处于浙江西南部山区,紧贴国民党统治的核心区域。

  四是善于学习总结,军民融合的团结精神。革命先辈到浙西南面临言语不通、风俗习惯不同、工作条件极其困难等诸多问题,战胜这些问题的法宝就是靠善于学习总结,发扬军民融合的团结精神。例如,挺进师在军事上运用了新的战略,同时创造了许多新的战术,如“打回马枪”“8字形”“6字形”“电光形”“长蛇形”等。在短期内立稳脚根,取得了六方面成效:第一,打土豪、分田地,给群众以实实在在的好处,以此扩大红军影响,揭穿国民党的政治谣言,让群众自觉地同情、拥护革命;第二,群众热情高涨之后,立即建立各种政治组织,如工会、农会、互济会、抗税斗争委员会等,第一时间把群众对革命的好感引向政治参与;第三,在根据地周围,尤其是交通要道、市镇码头,建立普遍而又顺畅的交通网与谍报网络,防止敌人突袭;第四,敌人进攻时,毫不犹豫地转到其侧后方,或到其最痛处,绝不困守一地;第五,化整为零,派遣游击小组,不断向外游击;第六,加强政治工作,保证思想行动绝对一致,坚决清除不良习气。

  (作者单位:景宁畲族自治县委党校)


 

如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电话:0578-2127345),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