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丽水努力在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上开展变革性实践,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上打造标志性成果,在创新引领打造“金色”新增长极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秀丽山水间“两山”通道更宽,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
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全省“十四连冠”,规上工业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一年引进大项目203个,全年引进高校毕业生6.59万人……刚过去的2022年,在极其严峻的宏观形势和巨大挑战之下,丽水区域经济发展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赓续红色血脉,推动红绿融合。
丽水率全国之先探索红色资源转化利用路径,在浙西南革命老区被列为全国12个重点革命老区后,自我加压提出建设浙西南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目标,实施红色资源价值转化规划、红色旅游发展计划、红色乡村振兴三年计划,发布全国首个红色乡村建设及评价市级地方标准。
“红色浙西南、绿色新丽水”,品牌更响,融合更深。围绕红色文化融合发展,浙西南革命根据地被纳入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烽火浙西南”三部曲沉浸式体验项目惊艳亮相。至今,全市累计实施76个红色旅游及红色文化项目,总投资额达373亿元。同时,创建44个红绿融合发展示范乡镇、135个示范村。
红绿融合成势壮大,处州大地生机勃勃。
革命老区村青田县祯旺乡吴畲村,留下“红军大碗茶”“布满弹孔的军旗”等红色历史故事。村里创新红色文化传承方式,投资150余万元沿线建设15个景观小品,打造“忆苦思甜”研学路线,红色教育基地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380万元,村集体经济年增收30万元。
激活红色资源,放大绿色价值。在凸显“金色”新增长极的高质量发展征途中,丽水觅得“跨山统筹、创新引领、问海借力”三把金钥匙,以解决布局不优、动能不强和开放不足等现实问题。
改革探路,创新实践,丽水在全国率先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两山”转化的有效通道。
丽水素有“六江之源”美誉,水资源总量达185亿立方米,水环境质量稳居全国前列。但是,如何盘活水资源,一度缺少高招妙招。
2020年,一款以“丽水山泉”为名的高端水产品惊艳亮相。两年来,丽水以超常规速度实现高效率投产扩能,5个月时间完成统一品牌、标签和管控标准,8个月时间完成生产基地建设,上马3条国内领先的矿泉水生产线,投产后将实现年产15万吨,并获批2亿元“GEP生态价值贷”……一瓶“丽水山泉”,打开了水资源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之路。
靠山吃山,点绿成“金”。 “丽水山耕”“丽水山居”“丽水山景”“丽水山路”等系列“山”字系品牌,在浙西南崛起,以公共品牌牵引画好“山水画”、念好“山字经”、写好“田园诗”,推动山区群众走好“共富路”。
如今,“丽水山耕”产品进驻20余家大型连锁商超、180家单位食堂,市场销售拓展至长三角12个重点城市。2022年,“丽水山耕”入围“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TOP100”,居地市级第一位。
2022年,全市1889个行政村全部完成总收入2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10万元的省定年度攻坚目标,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4.32亿元,同比增长23.11%,增幅全省第一。
保护与发展,历来是一道难题。如何破题?丽水市委提出,以“生态就是经济、经济必须生态”的理念和要求,推动产业体系转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创新主导型的新型轨道。
逐梦高质量绿色发展,丽水经济发展逐步转入新赛道。
在工业重镇缙云县壶镇镇,良好的生态环境与营商环境,引来世界500强企业德国肖特集团,十年间三次重仓投资,总投资额达16亿元,并将医药系统亚洲总部落户壶镇。丽水用实际行动证明:山区也能搞工业,山区也能引进世界一流企业!
双招双引,强势发力。2022年,丽水全市共引进亿元以上制造业大项目165个,创历史新高,其中百亿元以上大项目1个、10亿元以上大项目2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