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丽水日报》
◎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2019 > 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 > 新闻报道 > 要闻  正文

丽水“红色+乡村”融合发展曲奏出“标准音”

丽水网 - 来源: 丽水日报   发布时间:2022-06-17 23:57
编辑:马丽飞 | 责任编辑:叶捷

  随着暑期脚步临近,这段时间,莲都仙渡乡相关工作人员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忙碌期,“预约前来北乡革命纪念馆参观的学生渐渐多了,我们要在防疫基础上,尽量做好接待工作。”

  北乡革命纪念馆是我市最早的一批区域性红色纪念场馆。2005年,纪念馆所在地仙渡乡葛畈村进行筹建。2020年,新馆在山海协作机制带动下翻修一新,面积扩大至1000多平方米,功能更加齐全,六个区块共收集照片400多张,各类历史实物400多件,系统介绍了北乡地区的革命发展历程。

  丽水是全省唯一一个所有县(市、区)都是革命老根据地的地级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播撒下了革命火种,也留下了丽水人拼搏创业的精神底蕴。

  遂昌王村口,因刘英、粟裕率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驻,而留下了诸多革命故事和革命遗址,在当地党委政府努力下,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浙江省首批5A级景区镇(全省仅3家)、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斋郎战斗”发生地——庆元百山祖镇斋郎村,村两委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抢抓新农村建设发展机遇,全面开展古村落保护利用和斋郎军旅小镇建设,基础设施得到扩面提质,“唱红歌、吃红米、喝红酒、走红军路、看红日”的红色旅游发展目标一步步照进现实。

  如何唤醒丰富的红色资源,实现更高质量的融合发展?丽水率先在全国探索红色乡村建设“标准”,近年来先后发布全国首个《红色乡村建设指南》、《红色乡村评价规范》市级地方标准,为红色乡村建设、评价提供了“丽水方案”。

  去年5月,丽水市《红色乡村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市级地方标准正式发布实施,该《指南》由莲都区农业部门编制,明确了乡村红色元素发现、红色资源整理、红色文化保护、红色价值转化、红色精神传承、红色乡村经营等的要求和目标等。

  《指南》以传承浙西南革命精神为引领,坚持“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理念,以提升革命老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共提出了“红色元素发现、红色资源整理、红色文化保护、红色价值转化、红色精神传承、红色乡村经营”六个方面的建议。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国内尚未出台红色乡村建设相关标准,此标准的发布实施,对于丽水红色乡村建设具有指导意义。莲都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标准化手段,挖掘红色资源、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将浙西南革命精神更好地发扬和传承下去。同时,有助于促进丽水市红色乡村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可持续维护、规范化服务,让“红色乡村”建设有重要技术支撑。

  今年5月批准发布的《红色乡村评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由丽水市农业农村局主导制定,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红色乡村评定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指导。

  《规范》明确了红色乡村“组织机制、红色资源、管理运营、争先创优”等评价总体要求,规范了“组织建设、机制建设、红色元素发现、红色资源整理、红色文化研究、红色文化宣传、红色文物保护、红色精神传承、运营保障、乡村治理、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具体评价标准,不仅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带动红色旅游业发展,增加广大农民群众的收入,还将为改善农村面貌和提高农民素质提供动力。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规范》的发布实施,体现了丽水市高度重视红色乡村振兴,注重“红绿”融合发展,持之以恒大力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持续推进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

  在《指南》《规范》的引领下,“红色+乡村”融合发展协奏曲奏出了“标准音”,并构建起一个体系守护“红色根脉”,展出了一域风采传承“红色基因”,提振一方经济转化“红色资源”,全市累计创建红色示范乡镇(街道)44个、红色示范村135个。

  “十镇百村”红色乡村建设,建成了一批具有鲜明“红绿”特色的融合发展示范基地(村镇),推出了一批“红色文化+经典文创”“红色文化+民族风情”“红色文化+健康养生”等特色发展范例,打造系列“体验式”鲜活红学线路,浙西南革命根据地旧址群被纳入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2021年,王村口全镇旅游接待人次达28万人次,收入超300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408元,同比增长10.6%。

 

如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电话:0578-2127345),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