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身边,有着无数看似普通却并不平凡的共产党员。
他们大多出身贫寒,饱经苦难。在那些风雨如晦的岁月里,他们为了共产主义信仰一往无前,用青春和热血浇灌“红花盛开”。 解放后,他们投身家乡建设,深深植根人民,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初心的回响穿越时空。一滴水可以照见太阳的光辉,透过他们,我们看见了伟大理想烛照人心的璀璨光芒。 “一枝一叶总关情,为民情怀最动人” 在云和,到现在还流传着老党员姚玉衡的故事。 出生于1927年的姚玉衡,本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缙云人。1949年8月,姚玉衡参加工作,在缙云城区担任文教助理,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工作不久,姚玉衡接受工作安排,参加了打土匪斗争。之后,他先后担任了当时的丽水县委组织部干事、丽水县委统战部秘书等职务。直到1959年,33岁的姚玉衡担任当时云和的沙溪乡党委书记,成为了一名农村干部。 从33岁到50岁,姚玉衡把最宝贵的青春年华都奉献在农村这片热土。当时,姚玉衡所在的乡由沙溪乡、雾溪乡合并而成,下辖18个村,面积广、人口多、管理难度大,且全乡上下只有15名工作人员。尽管条件艰苦,姚玉衡没有一句怨言,也从不退缩,而是在紧密联系群众中,把农村工作真正地沉下去,落到实处。哪里有矛盾纠纷,他就亲自上门调解处理。一心记挂群众和工作的姚玉衡,不是在这个村就是在赶去另一个村的路上。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为了劳苦大众翻身得解放,为了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为了全民奔小康……每一个历史时期,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可以看到共产党员的动人的为民情怀。 出生在贫农家庭的陈云善,没有上过学。解放前夕,莲都区仙渡乡皂树村,时常会有共产党地下党以及共产党的游击队伍到来。陈云善从1946年下半年开始,就积极帮助共产党队伍挑行李、送信件。1947年7月1日,他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先后在村里担任党小组长,生产队长、村党支部书记兼民兵连长、村大队长、社长等职。在他担任村干部的40多年时间里,无论是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农会建设,后期的农村生产集体化、合作社等时期,皂树村的各项建设都走在前列。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先后完成乡政府办公楼、乡中心小学校等征地工作,并带领村社员盖起了村大会堂,建起了村小水电站等公益事业,造福于村民。 “公社白天劳动,夜晚开会,我记得小的时候,父亲早出晚归,我和他一天都难得照面。”陈云善的儿子陈献法感慨地说,“像我父亲一样年纪的老党员,在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真的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心为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的根本宗旨。如今,陈献法也成为了皂树村的一名村干部。关于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村干部,他从自己的父亲陈云善身上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农村基层干部常年深入农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群众关系相当密切,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作“泥腿子”干部。 在青田,老党员林益鸣就是一名“泥腿子”干部,如今已年届九旬。他曾经参加过抗日,参加过解放军,还参加过抗美援朝。1949年9月11日,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后,他立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结束革命生涯之后,他回到青田县阜山乡前王村做农村工作,参加农村合作社,连续担任几届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开山造林、垦地种粮、摆脱穷苦、发家致富。 由于地处山区,前王村村民生活困苦,不仅缺少能够耕种的田地,而且出入十分不便。于是,他和几位村干部带头团结村内青年,与群众同甘共苦,一起开垦土地,加大农田可耕种面积,通过多种田多收粮,解决了大家的温饱问题。同时,在农闲时间,又带领着群众将前王、水口、上百亭自然村之间的小路进行修整和加宽,大大方便了村民出行。 “只要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这是百岁高龄老党员林益鸣对自己参加农村工作最大的总结。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中国共产党能植根人民,关键是始终坚守人民情怀,这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在情感上的体现。正是一个个如林益鸣这样的老党员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才为人民情怀写下了生动注解。 姚玉衡在扎根农村的岁月里,虽然是一乡之长,但是农忙时节,他还和生产队一起犁田和插秧,脏活累活他照样做。“在乡里一干就是18年,虽然辛苦,但走得很踏实。”如今,这位95岁高龄的老人回忆起那时与群众同甘共苦的日子,依旧无怨无悔; 在担任松阳县阳溪公社项弄大队支部书记期间,叶永祥身先士卒,率社员开挖排水深沟五六百米,使150多亩烂糊田改造成三熟田,增产粮食数万斤。为了能使拖拉机在大田畈中有回旋余地,在深水沟上铺设了水泥板,变成了一条既宽又直的田间机耕路,节省了做路的田地十多亩,群众连连赞扬叶永祥“想群众之所想”; 青田县北山镇湖中村老党员夏万付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一心一意支持家乡建设。以生产队的组织形式进行集体劳动的那个时期,作为一名党员,他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他每天早出晚归,田间劳作总是第一个来,晚上散工后,总是最后一个走。提起他,群众总说好; 直到现在,每次到村里的“五清”党员集中活动日,在缙云县五云街道杜桥村担任了36年支部书记的老党员陈官明都会主动参与。捡垃圾、清河道都有他的份。村里考虑到他年事已高,有几次“五清”活动故意没有通知他,他知道了还埋怨起村干部没有一视同仁,忽视了他作为党员的权利。 以高度的情感自觉和务实行动贴近群众、深入群众,老一代的党员用实际行动树起了高度一致的价值坐标:“心”系人民,“干”在实处。 这正是百年党史中蕴含着的人民情怀。 “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 “从做牛做马的奴隶变成扬眉吐气的主人”,对松阳的叶永祥而言,这样的感受异常深刻。 解放后,原本给地主当长工的叶家人分到了土地,第一次有了“当家作主”的自豪。1973年,叶永祥担任松阳县阳溪公社项弄大队支部书记,发动全村社员开垦200多亩荒滩种桑养蚕,使村民经济收益提高了一大截。 突出的工作成绩,使叶永祥在三年后被推选为村支部书记,这也让他为人民服务的干劲更足了。短短数年间,他想方设法办起碾米厂、电灯厂、自来水厂、学校……直到生命的尽头,他都坚守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的庄严承诺。 1983年11月16日,为了保护在晒谷场玩耍的四个孩子,叶永祥面对携带炸药包的犯罪分子毅然挺身而出,最终,孩子们平安无事,而他却永远倒在了为之奋斗一生的土地上。 一切为了人民,这是千千万万个像叶永祥这样的共产党员身体力行的朴素情怀。 家住缙云县五云街道杜桥村的陈官明,如今已是105岁高龄。作为一名有着63年党龄的老党员,他亲身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力,和无数共产党员“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 陈官明在村里担任了36年支部书记,在他心中,没有什么比为人民服务更光荣;没有谁比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民更值得尊敬。党旗下的誓言,是他此生不渝的初心。 将心比心,陈官明把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期望,都化作辛勤耕耘的汗水。 以心换心,人民群众把对他的信任与嘱托,都写进了一张张选票。 “党教育培养我这么多年,我能为人民做点有益的事情,党群关系密切了,再苦也知足了。”尽管完全有条件为自己的家庭谋取便利,可陈官明始终恪守“党和人民的要求”,把“不给组织添麻烦”作为家规,以赤子之心诠释着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 在陈官明家,珍藏着一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尽管如今已经看不清书里的字,但他仍会不时拿出来摸摸封面,翻上几页。对他来说,那些早已烙印在心底的红色信仰,已转变成一种习惯。“我看不清字,但我知道这是什么书,拿在手上我就觉得很踏实。”老人如是说。 当被问到当时为什么选择入党,老人的声音突然变得洪亮:“共产党这么好,让大家都穿得暖吃得饱,我加入共产党,就是要为人民幸福奉献自己的力量。” 他们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也从未忘记过这些老党员。如今,叶永祥的妻子毛松云已步入古稀之年,她依然清楚地记得,丈夫一生都把“党和人民的要求”视为准则,“符合的就做,不符合的就坚决不做”,“这辈子做永祥的妻子,我没有听过一句闲话。现在小一辈都还说永祥是最好的干部,我心里很暖。” 来源:丽水日报 记者 刘淑芳 余俞乐 叶礼标 汪峰立 通讯员 叶琳 程鹏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