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红船精神的提炼和深刻内涵 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由上海转移到嘉兴南湖一条画舫上闭幕。会议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选举产生了我们党第一个中央组织,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诞生,中国革命的航程从此起航,“红船”因此而得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湖重要讲话中所指出的: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在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之际,环境异常险恶,任务异常艰巨,但中国的先进分子矢志不渝,他们在建党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理想信念、精神风貌、思想品德的精华和结晶,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即红船精神。2005年6月,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首次公开提出“红船精神”并作系统阐述。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一周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来到浙江嘉兴,沿着早期共产党人的足迹,探寻我们党的精神密码。在嘉兴南湖瞻仰红船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让“红船精神”永放光芒。 一、红船精神的提炼 任何精神的提出都不会是凭空产生的,都是基于一定的主观动因、历史条件和实践基础。从红船精神的提出、提炼过程来看,同样离不开这三个基本要素。 (一)红船精神提出的主观动因 哲学上的精神是相对物质而言,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存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因而精神是在物质的基础上形成的人的主观意识世界。红船精神提出的主观动因,与习近平同志的对中国共产党的情怀以及他的主政浙江期间的省域治理思想紧密相关。 早在2002年10月,习近平同志调任浙江后不久,就怀着崇敬的心情专程到嘉兴瞻仰了南湖红船,感悟革命传统。习近平同志在瞻仰南湖一大会址时说:“南湖是全国的南湖,红船是全国的红船,甚至应成为国外友好人士研究我们党史的基地。这是活生生的革命传统,年轻人容易淡忘,革命传统教育十分重要,要不断扩大影响。”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指出,如果我们的党员同志能够到南湖“看一次展览、听一次党课、学一次党章、观一次专题片、瞻仰一次红船、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将有助于“精神传承、思想升华”。 在2003年7月的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第一次明确提出进一步发挥 “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的重大决策和系统部署,即“八八战略”。“八八战略”是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总纲领、总动员、总部署。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必将推进伟大的事业。伟大的精神力量,更是一个时代的旗帜,是一个社会前进的不竭动力。正是在这一实践背景下,以首创精神为核心、以奋斗精神为灵魂、以奉献精神为基础的红船精神也就呼之欲出了。 (二)红船精神形成的历史条件 红船精神就是对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早期共产党人开天辟地精神形象的历史概括。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不断发展和人民斗争日渐深入的必然结果,中国社会的演变和国际环境的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伟大的革命精神。”伴随中国共产党诞生而形成的红船精神,也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红船精神是中国民主革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和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运动,相继失败;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也未能改变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国革命发展到这一阶段,需要新的能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革命纲领,新的革命的领导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正是顺应求民族独立、谋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勇立社会历史发展的潮头,在南湖红船上宣告成立,从此使中国革命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红船精神是中国无产阶级斗争运动发展的产物。无产阶级是近代工业的产物,中国无产阶级是随着近代工业的出现而产生的,是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中国民族资本本主义的发展而壮大起来的。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站在了这场政治运动的前列,从此,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中国政治的舞台,同时也表明,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阶级基础已经形成。 红船精神是马列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产物。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列宁曾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五四运动前后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引进和传播,使许多中国的先进分子转变了世界观,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红船精神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在旧式的农民战争走到尽头,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屡屡碰壁,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纷纷破产的情况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在这个历史大潮中,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一个勇担民族复兴历史大任、一个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人间奇迹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1920夏至1921年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作为两者结合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以及赴日、旅欧留学生中相继建立,建党条件基本成熟,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也在建党骨干中开始酝酿。 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召开。出席者共13人,有上海的李汉俊、李达,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的陈公博,留日学生周佛海以及陈独秀委派的包惠僧,他们代表着中共早期58名成员。在会议的最紧要关头,由于受到法租界巡捕的干扰,被迫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条画舫上继续进行,完成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最重要的议程,红船因而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 (三)红船精神提炼的实践基础 从时代需求和实践基础来看,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一时代课题和伟大实践孕育对党的先进性之源的探索。红船精神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孕育而生。 为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更好地肩负起历史使命,中央决定,从2005年1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所谓“先进”,是先行、先导、先锋的意思。而共产党的先进性,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工人阶级作基础、以优秀分子为成员、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所形成的,具体体现在党的理想、宗旨和路线、纲领、方针、政策之中,体现在党员和党的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之中的一种特质。由此可以看出,党的先进性内含着思想、行为、形象等各个方面要求。其中,思想上的先进是基础、是灵魂,这就需要加强党的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教育。 从实践基础来看,红船所在地的南湖区结合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创新实践,为红船精神的提出作了必要的实践探索。时值2005年1月至6月,红船所在地的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按照中央部署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全区党员中开展红船精神的内涵以及如何弘扬红船精神的大讨论。同时区委决定以向社会征集有关红船精神表述语的方式,让群众在参与中接受教育。短短半个月,共征集到表述语663条,并梳理、归纳出“开天辟地、坚定信念、劈波斩浪、扬帆引航”等5条表述语。尤其是此次征集活动,成为一堂面向全社会的党史教育课,凝聚了人心,振奋了精神。同时,这些表述语虽然已经触及红船精神的核心,但红船精神毕竟是一种伟大的革命精神,这些表述语还显得零碎,需要一种全面权威的论述,以将红船精神推向全省全国。红船精神的提炼就是基于这样的时代需求和实践基础。 二、 红船精神的科学内涵 红船精神是我们党在组织酝酿、宣告诞生及其随后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它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首创精神,体现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及肩负的历史使命,因而,红船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红船精神的基本内涵,习近平同志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概括为三个方面,即“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一)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沿着红船的航向,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始终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潮头。”中国革命和建设是特殊时代、特殊国情而选择的一条特殊道路,因而没有现成路可走,没有现成模式可循,正如邓小平所说: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开辟新路就需要有“敢为人先”的气魄和胆识,需要有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勇气和毅力。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核心。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历尽千辛万苦向世界寻求真理,就是为解决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历史课题,拯救国家和民族危亡。近代中国在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但不管是农民阶级也好,资产阶级也好,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觉悟到必须另外探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因此,他们选择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有着明确的目的,从一开始就不是把它作为单纯的学理来探讨,而是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正如毛泽东所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早期共产党人在选择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的这种彻底的革命精神,在以后的革命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尤其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在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运用上,中国共产党更是充分显示出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品质和精神形象。 首创精神反映的是一种能力状态。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领导中国人民改变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既是时代的选择,更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果。 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看,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通过新文化运动,实现了思想上的解放,从而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了社会基础。在思想或者说文化层面,中国共产党是新文化运动,与初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相碰撞而产生的结果,从而构成了我们党特有的精神文化,其中包含了三方面:一是高举起科学社会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大旗,并以此作为改造旧世界的思想武器,具有革命的彻底性;二是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形成自己的思想指南,具有革命的能动性;三是我们自觉地推动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互动发展,具有革命的自觉性。也正是这种文化基因,才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精神品质。 (二)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扬起红船的风帆,以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矢志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 总闸门”,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支柱。坚定的理想、执着的信念是早期共产主义先进分子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世界观改造的精神途程,穿越了从变易史观到进化论史观的驿站,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实质是一场自觉的精神革命与社会革命相互作用的进程。李大钊是在中国出现的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的杰出代表。俄国十月革命后,他首先从中得到这场革命“照见新人生的道路”的感悟;并热情讴歌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由此他承担起向中国人系统全面地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责任。毛泽东后来也回忆道:“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正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这种坚定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改造中国社会的精神自觉,才会在革命实践中表现出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奋斗精神指向的是一种内在意志和外在品质。在共产主义的传播过程中,反动势力视之为洪水猛兽。在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过程中,又遭到敌人暗探的袭扰。但先进的中国人坚持理想信念,顺利完成了党的创建任务。之后,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历经曲折而不畏艰险,屡受考验而不变初衷,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由小到大,由弱变强。 从内心世界来看,构成这种意志和品质的灵魂是信仰和信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早期共产党人的内心追求,在外在行为上,表现为一心为了劳苦大众,为了民族解放的崇高价值追求和勇于担当的革命品质,这铸就了共产党人“坚定理想、百折不挠”鲜明的精神特征。 (三)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载着红船的意愿,以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努力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了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为根本宗旨。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本质。党的一大纲领庄严宣布: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纲领。中国革命尽管存在着理论准备不够充分的弱点,但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一开始就具有一个特点和优点,就是以改造中国为己任,并注重同实际结合,同群众结合。“五四运动中有一部分学生领袖,就是从这里出发往民间走,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去办工会”。中国的先进分子首先到工人中去传播马克思主义,促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直接推动了作为工人阶级政党的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时,就不是单单注意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而是把建立同本阶级的联系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党的一大在讨论党的实际工作时,虽然由于党员少,力量有限,对于组织工人、农民和军队问题没有形成决议案,但大会通过的决议中明确规定,党在当前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党应在工会里灌输阶级斗争的精神”,并决定安排党员到工会去工作。党成立后不久,便在上海组建了领导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公开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随后相继在各地建立了分部,纷纷开设工人夜校,创办工人刊物,领导罢工斗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早期共产党人的精神文化和奋斗历史,充分说明了真正地深人群众,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并不十分容易,一方面需要有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积累的过程;另一方面,更需要有一种行动上联系群众的自觉性,必须具备“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政治品质。 奉献精神体现的是我们党的一种道德信念。从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以及早期共产党员实际行动来看,我们就不难发现,道德是“知、信、行”的统一,其中信也就是信念、是核心。立党为公、忠诚为民是我们建党的宗旨,也是共产党人矢志不移的信念,她既有我国民本思想的文化传统,更有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支撑,从而形成了我们党强大的道德约束力,“立党为公、忠诚为民”自然也就成为共产党人的价值坐标。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在中国政治舞台上还只是很小的政党,却直接面临着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抗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使命。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敢于承担起领导这场敌我力量悬殊的革命斗争,凭借的就是一种强烈的爱国热情,并依靠广大革命群众,满怀信心地以改造中国为己任,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运用于革命斗争实践,自觉地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结合起来。经过28年的浴血奋斗,建立了新中国,人民过上了当家作主的日子。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共产党人始终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己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中国共产党也成为在全国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走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途中。 三、红船精神的三种形态 作为一种精神来讲,红船精神浓缩了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近代170多年的奋斗抗争史以及中国共产党97年的建党史的时空存在,以一种高度浓缩、高度提炼的形式表达出来。红船精神具有多元复合形态和丰富的价值内涵。 (一)红船精神的历史形态 红船精神串联历史、现在和未来,但首先是一种历史形态的存在。因此,研究宣传红船精神不能脱离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红船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以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董必武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为中国共产党注人了红色基因。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胸怀家国、志存天下的伟大抱负,追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济世情怀,18位海外留学生、17位北大毕业生,大量知识分子构成的社会精英,站在劳苦大众基础上的阶级立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自由进步的全球眼光,都注入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基因中,构成了党的红色基因,也建构了中国共产党思想、组织、理论先进性之源的初始形态。一大纲领将党的名字定名为“中国共产党”。明确党的纲领为“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一大纲领和它民主集权式的组织原则,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自身的理论、思想、组织先进性。 作为建党精神,红船精神的史学价值在于它真正完善了中国革命精神的链条起点,为一脉相承的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找到了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使得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既有了象征意义上的地物形态存在,也有了精神和历史之源上的史事支撑。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精神发展史和创业奋斗史在时空存在上的完美统一,也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史与近代170年的奋斗史以及5000年的民族发展史,从历史线索和文化线索上有机地连接起来,使得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史与人民发展史、民族复兴史从血脉上融入到一起,升华了精神价值和历史意义。红船精神的提出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寻根铸魂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纲领、组织原则、指导思想都在一大纲领上得到集中的体现,红船精神内嵌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对于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精神价值。 红船精神是党的先进性之源。尽管于2005年才首次系统提出红船精神,但事实上,回顾90多年党的历史,红船精神始终支撑我们党站在历史的高度,走在时代的前列,爬坡越坎,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2005年,习近平同志首提红船精神,也正值全党开展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这一大背景,其寓意是非常深刻的。因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形成的红船精神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历经曲折而不畏艰险、屡受考验而不变初衷的英勇气概,是党的先进性之源,是我们共产党人永远的旗帜。 对今天的共产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来说,党的先进性可能还是个抽象的政治概念,但回顾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先进性是一种历史的客观存在。建党初期的共产党组织,历经磨难,在失败与成功的过程中逐步积累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党发动群众,广大职工、青年学生、农民以及各界人士,紧密团结在自己周围,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正是依靠广大党员的先进性,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不顾白色恐怖、环境险恶,团结在党的周围。党组织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党才会有如此强大的凝聚力。 由此可见,从党的创建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凭着党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就是巨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和战斗力。虽然当时党还幼小,但是党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所体现出来的先进性,表明她能够真正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大责任,已经成为任何敌人无法压倒的新生的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起点较高,正如刘少奇所说,“我们的党从最初组织起就有自我批评和思想斗争,就确定了民主集中制,就有严格的组织与纪律,就不允许派别的存在,就严厉地反对了自由主义、工会独立主义、经济主义等,因此在我们党内公开提出系统的组织上的右倾机会主义的理论,是还没有的”,“就这方面说,我们走了直路”。 (二)红船精神的实践形态 一条小船诞生了一个大党,其中精神的力量最重要。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今天的改革开放精神、航天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共产党在她所走过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形成了代表着时代精华的独特的精神财富。作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的红船精神也正是在历史长河中体现出她的实践价值。 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红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时代高度,是发展方向,是奋进明灯,是铸就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无不与红船精神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 事实上,从中国革命精神内在逻辑看,都是一脉相承的。比如,以“胸怀理想、艰苦奋斗、敢闯新路”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以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本质的长征精神;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延安精神;以“两个敢于’‘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等等,对中国革命的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但这些革命精神都与红船精神有着内在的逻辑,是红船精神在党的各个革命历史阶段的具体表现,体现了渊与流的关系。党的精神财富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强大动力,90多年来穿越时空,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生活在这种精神文化氛围中的中共党员,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这种精神文化的价值指向去思考,去做事。社会和人民群众也会按照这种精神文化的指向作出价值评判,从而成为党的肌体里内在的不断涌动着的推动党的建设的动力。每当我们党面临着时代变动所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时,这种内在的动力就会不断地推动着党进行先进性建设的创新,推进着党的发展壮大。 红船精神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的,红船精神是历史中国与现代中国的交叉重叠。红船精神的现实意义在于红船精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厚重底色和历史起点。面向新时代,我们一定要十分重视党的精神财富的保护和传承,尤其是要注重党的精神财富传承规律的研究。 党的十九大鲜明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时代不仅反映今天变化了的现实,也揭示了历史的起承转合和存续衔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新时代同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的时代特征与时代主题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共产党的身份特征和历史地位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是不曾发生任何变化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国共产党的“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然是历史问题在现代中国的演绎,这个问题仍然没有回答完毕,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就是要答好这张试卷。要回答好这张试卷就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能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能动摇,始终保持革命者的精神本色,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把握时代主题,回应人民呼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将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与阶段性目标的最低纲领结合起来,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化,国内环境如何复杂深刻,都要以革命的精神、青春的姿态始终走在前列,成为时代的先锋和民族的脊梁。 (三)红船精神的文化形态 红船精神所体现的“首创、奋斗、奉献”的精神实质与核心内涵,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力量和价值基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红船精神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形成了相当完善的理想人格,强调内在道德修养与外在事功的一致与和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达到这种一致与和谐的成人之道,而且特别重视修身,强调人贵在于有义,“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其天下”,要以天下为已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面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必要时牺牲个人生命去实践“仁” “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几千年来,这种救世精神被广大志士仁人普遍认同,付诸实践。近代中国落后挨打,更成为中国革命巨大的精神力量。红船精神就是中年民族精神在近代的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升华。 红船精神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精髓。红船精神的诞生与时代的提问是分不开的,或者说对时代特征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是分不开的。面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自由、社会稳定”的总体性危机,无论是国家官僚、儒家士大夫、缙绅阶层还是新兴资产阶级由于缺乏先进理的指导,都无法支撑起中国现代政治体系的建设,去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红船精神从理论内涵上来讲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它讲清楚了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问题相结合,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红船精神蕴含的首创、奋斗、奉献精神说明了一个深刻的时代道理:中国共产党自其诞生伊始就是一个使命型和责任型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有资格成为时代的先锋和民族的脊梁,成为中国现代化的领导核心。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颠扑不破的历史真理。 红船精神是党的革命文化的象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区分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而与中国共产党同时产生的红船精神,从此就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起,成为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党的精神财富作为一种文化,具有文化的普遍功能,她是推进我们党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历史已经证明,一个党没有先进文化,不可能成为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党。红船精神就是以创新为核心、以奋斗为支撑、以忠诚为本质的党的先进文化。弘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必然要求各级党组织在创新中进一步提升执政能力;弘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必然要求全体党员以坚定的理想、必胜的信念、顽强的作风、过硬的本领,克服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困难,战胜前进道路的风险挑战,在推进伟大梦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中做示范先锋;弘扬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必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政德,心系群众、服务群众,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始终不渝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总之,“首创、奋斗、奉献”构成了红船精神的特有文化标识和内在逻辑,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