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我市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合研究机制,各地各部门党史、革命史专家学者围绕“浙西南革命精神”广泛开展研究。现将市政协课题组《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为建设大花园最美核心区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这一研究文章摘录如下,供参阅。
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为建设大花园最美核心区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根据市委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部署和丽水市政协重点工作安排,2018年市政协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为主题,由朱山华副主席带队,先后到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瑞金市,福建省龙岩古田以及我市松阳、遂昌、龙泉等红色遗址开展集中考察调研。课题组通过实地调查、查阅史料、座谈交流,对如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为建设大花园最美核心区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进行分析研究。 一、发展现状 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习总书记就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到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2018年7月28日,党中央和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这为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提供了更为重要的政策支撑。 丽水市委高度重视红色文化弘扬、红色资源利用,市委书记胡海峰到县(市、区)基层调研,都考察红色遗址,了解红色资源利用情况。在市委四届四次全会上,胡海峰书记强调,作为全省唯一所有县(市、区)都是革命老根据地县的地级市,在革命战争年代,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光辉战斗足迹,缔造了伟大的“浙西南革命精神”。如今,伟大精神已深深融入丽水大地,流淌在广大丽水儿女的血脉中,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丽水人坚定理想信念、战胜一切困难、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力量源泉。并号召全市党员群众,以“丽水之干”担纲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作出的“丽水之赞”,高质量谱写“八八战略”丽水新篇章。 丽水是革命老区、红色热土,是浙江红色基因的重要发源地和成长地之一。在全国红军初创时期,它是中共中央军委直属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的重要活动地区;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它是中央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浙江开辟的第一块游击根据地,是中国革命在南方的一个战略支撑点;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度是中共浙江省委的机关驻地,国共合作领导浙江抗战的大后方,又是中共中央东南局、新四军军部和中共中央华东局的重要联络地区;在解放战争时期,它是浙江的一块重要游击根据地。可以说,自1927年初建立党的地方组织到1949年5月解放,党领导下的丽水革命斗争此起彼伏、从未间断,坚持23年红旗不倒。长期的革命斗争也给丽水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存,这是一笔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据有关方面统计,丽水市有革命遗址514处,革命遗址总数位居全省第二。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41个点、省级16处24个点。“浙西南革命根据地景区”被确定为全省9个重点提升和建设的景区之一。市委党校安排主体班和对外培训班学员赴红色教学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全年已达9000多人次。 二、问题短板 与其他红色地市相比,丽水市红色文化发展有自身优势,也存在明显的问题和短板。 一是红色文化自信还不够。丽水红色文化尤其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地位、作用、价值及其独特性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和肯定,缺乏深入研究、广泛宣传。大部分人包括领导干部对这段历史缺乏深入了解,对丽水弘扬红色文化、发展红色产业缺乏自信。 二是红色遗址保护力度不大。一些旧址(遗址)、标语等或自然损坏或人为损坏严重,有些遗址没有及时进行修缮。部分革命遗址由于规划不合理以及拆迁改造等原因,已濒临损毁或灭失;有的遗址甚至长期无人管理或被私人占用,一些重要的革命文物(如县苏维埃政府印章、通知等)没有遗存下来,或散落民间。 三是红色文化产业不强。由于投入不足,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链没有形成,各红色景点、景区尚未形成行、游、住、食、购、娱相配套的文化产业体系,红色文化旅游产品几乎还处于空白状态,没有真正发挥旅游经济效益。据了解,贵州遵义近年来共斥资20多亿元开发13个红色旅游项目,打造了“四区一城三镇两村”红色旅游精品景区(点)。 四是统筹协调机制不顺。全市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缺乏统筹协调,条块分割,未成合力,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在红色遗址的管理上,民政、文化、党史、乡镇、甚至个人,各有所属,管理不一,大多数遗址没有独立的维护经费。 三、对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丽水市应牢牢抓住中央和省委重视红色、扶持红色、发展红色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借助国家推进乡村振兴和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的契机,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打响红色品牌、发展红色产业,提升丽水红色文化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丽水红色文化新高地。 (一)打响红色文化品牌 应深入开展红色文化研究,挖掘内涵,提炼精神,打造品牌,开发出独具特色的物质和精神产品,充分发掘红色文化软实力。 1.提炼“浙西南革命精神”。由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委党校等联合开展“浙西南革命精神”专题研究,提炼精神实质,并深化阐释其精神内涵,举办“红色文化高端论坛”,召开“红色文化理论研讨会”等学术会议。 2.提升红色品牌竞争力。在丽水境内建成以革命战争题材为主题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以及建设红色影视基地。在相关旧址点位建设红军战场遗址类的红色旅游景点。 3.创作红色文化精品。文化部门可以组织拍摄红色革命题材影视作品,加大创作力度,通过创作“一台戏”“一部电影”“一首歌曲”“一系列书籍”等,推出红色文化精品。 4.开展红色文化主题宣传。组织党史党校、教育业部门要以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遂昌王村口、龙泉住龙、云和小顺等为依托,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小学生来切身体验红色生活,接受红色教育。创建新媒体红色文化宣传平台。 (二)构建红色教育平台 依托各级教育基地、展馆等场所,加强革命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增强红色品牌的影响力。 1.加快建设开放革命纪念场馆。进一步发挥好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遂昌县王村口革命纪念馆等现有展馆的宣教功能,改造提升青田县高湖镇内冯中共青田县和旧址、松阳安岱后浙西南革命根据地旧址群,适时启动莲都区南山革命纪念馆、缙云县壶镇一大旧址、庆元县竹口战役等重点纪念馆建设,使每个县(市、区)都有一个纪念馆。 2.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重点抓好丽水市委党校的红色教育培训基地这个龙头,在市委党校增挂浙西南干部教育培训学院牌子,加强市、县教育培训基地协作。 3.加快建设基层教育阵地。一些红色文化重点村可与各村级文化礼堂有机结合,积极建设一批红色文化讲习所。 (三)发展红色文化产业 借鉴江西井冈山、瑞金,福建古田等地红色资源开发的成功经验,探索丽水在推进红色资源的价值转化与体验塑造、推进红色遗址的功能拓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做法。 1.建设红色主题创意综合体。丽水红色资源开发可以建设若干个创意综合体,集中红色文化博览园、红色文化观光、军事活动主题公园、军事文化科技体验带、农垦休闲养生带、古村落文化休闲园等多位一体的红色主题创意项目。谋划建立丽水市革命遗址园。 2.推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打破市与县、县与县之间的行政隶属界限,重新统一规划布局,推动形成浙西南红色旅游区块联动发展态势。加强旅游交通网络建设,打造“旅游快速通道”。 3.精心培育红色旅游小镇。借鉴王村口镇、住龙镇等地成功经验,以传承红色基因为核心,以革命战争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由分散实施向整体推进转变,连片开发、串点成线,精心打造一批红色小镇。 4.大胆创新红色资源开发机制。红色开发由政府“单打独斗”向专项、行业、社会“协同作战”转变,构建多方联动、同向发力的红色文化发展工作新格局。 5.积极推进“红色”“绿色”“古色”协调发展。将红色文化的“红色”与生态资源的“绿色”、农村古村落“古色”以及畲族风情有机融合,是对“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红色旅游其基本属性是文化事业,更多的具有公益性属性和宣教功能。 (四)重视顶层设计,强化对红色文化的领导 1.成立红色文化领导机构。成立丽水市发展红色文化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副书记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委宣传部,党史研究室、旅委为办公室主要业务单位。 2.制定红色文化发展规划。编制《丽水市红色文化发展规划》和《丽水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以规划总揽全局,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红色资源。 3.加大红色文化投入。一方面是资金投入,每年统筹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发展红色文化,鼓励民间资本的投入。各级财政还要设立革命遗址保护工程专项资金,逐步加大对革命遗址的修复保护力度。 4.争取更大政策扶持。要积极争取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对丽水红色文化的重视支持,在政策、项目、资金上实现倾斜。以江西赣南为例,在2012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强大政策支持下,几年来,频繁落地的一项项精准扶贫政策,给赣南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生产形态的改变。在红色文化发展政策上,更要“跑部进京”,向中央争取政策支持。要积极向浙江省委、省政府争取扶持,可以参照中央、国务院支持赣南振兴发展的做法,专门出台扶持文件,给予丽水老区人民更大的政策特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