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丽水日报》
◎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2019 > 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 > 新闻报道 > 县(市、区)  正文

播撒革命火种 建立红色根据地

党史学习教育|粟裕所部红军三进缙云招序村

丽水网 - 来源: 丽水日报   发布时间:2021-05-07 09:36
编辑:马丽飞 | 责任编辑:叶捷

  “红军处处为穷苦人说话、做事、谋利益,共产党和红军是穷苦人自己的队伍……”近日,在缙云县胡源乡招序革命历史陈列馆里,原市党史方志办主任诸葛蓉与乡镇干部、村民们围坐在一起,讲述曾经发生在这片土地上动人心弦的红色故事,共同学党史、话初心。

  招序村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战斗历史上一个光荣的名字。1935年3月,根据党中央指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师长粟裕、政委刘英率领下,从赣东北苏区出发,途经福建,挺进到浙江开辟浙西南革命根据地。1935年,1936年,1937年,粟裕所部红军三次来到招序村。

  51岁的章金松现在是章村行政村的党总支书记,小时候经常听外公陈成溪讲述当年红军的故事。1935年8月,红军挺进师百余人首次来到招序村,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还在村里房屋墙上书写标语:“打土豪、分田地!”“红军进、白军退!”宣传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主张。

  章金松说,外公和村里其他人看到红军与国民党的部队不同,就传话给山上躲起来的人,村里人才陆续从山上下来。在离招序不远的另一个村,一位大娘在红军离开后回到家中,发现家中少了一些柴火,盐罐中少了些盐,但是多了一张字条和几块银元。识字的人告诉她,纸条上面写着:“老乡,我们借用了一些盐和柴火,留下点钱作为补偿。”大娘听后感动地说:“天下怎会有这么好的部队。”

  1936年9月,红军挺进师第二次到招序。在贫苦农民面前,红军将地主的田地房屋契约烧毁,宣布田地房屋归穷人所有;将地主家的谷仓打开,给穷人分粮度荒,还将地主家的猪杀了,熬猪油分给穷人。红军还给带路的村民付了工钱。看到这些,老百姓的恐惧感消失了,与红军的接触日益密切。

  招序村陈德林老人曾经住在大明堂,这一幢大四合院,最多的时候住着6户人家30多口人。“1937年10月,红军挺进师第三次来到招序就住在四合院里,当时我们都只有十几岁,就喜欢围着红军玩,晚上就一起打地铺。”陈德林说,红军来到时,他们卸下十几户人家的门板,放在中堂和走廊睡觉,开拔前,将门板按原样装回。洗澡则是拿着村民家中的木勺到后山取水擦身,随后按原样还给各自村民家中。

  没有麻醉药,硬用利刃忍着伤痛割开伤口为伤员取子弹;站岗没有钟表,点柱香夹在手指缝中,香烧着手指痛醒了就去换岗……朝夕相处中,红军战士们纪律严明、待人和气的光辉身影深深镌刻在招序村村民的心中。陈德开、陈月庭、陈景照等一批年轻人纷纷主动加入红军。1941年招序村党支部成立后,陈望焕、陈山儿、陈金生、陈成溪等村民积极入党。到1946年春,招序村已建立老年、青年、妇女三个党支部。一个村建立起三个党支部,这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

  “红军到招序,给招序村民进行了革命的启蒙教育。三四年后,当共产党到招序一带发展组织时,村民们对红军到招序的情形仍然记忆犹新,所以不断有人自觉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招序村逐步成为一处重要的革命据点,与当年红军的影响是分不开的,这是植根人民的最好体现。”诸葛蓉说,1941年,上级党组织来到胡源乡开展革命活动,常住招序村。直到解放前,招序村都是解放前处属特委和缙云县委驻地及交通站,南乡地下党活动的中心。

  军爱民,民拥军,是红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民心,是红军永远的“根据地”。“粟裕所部红军三进招序村,是浙西南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为胡源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播撒下了革命火种。”胡源乡党委书记柏彬说,接下来,全乡将继续依托本地红色资源,充分利用好浙西南革命老区的丰富党史素材,自觉传承红色基因、矢志拼搏奋斗,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为实现南乡振兴注魂、赋能、立根。

  来源:丽水日报 记者 赵泰州 刘斌 见习记者 汪峰立 通讯员 李静奕

 

如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电话:0578-2127345),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