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年代,庆元革命的第一枪在这里打响!和平年代,红绿融合的乡村振兴之歌在这里唱响! 庆元县官塘乡白柘洋村,浙西南革命史上一个重要的地标,是庆元革命的策源地、初始地;是闽东红军独立师重要的活动地、隐蔽地、疗伤地、物资供给地;是红军挺进师活动地及第四纵队收拢结集组建地;是寿(宁)景(宁)庆(元)县委重要交通站、活动地及辖下的区委驻地;是庆元县第一党支部所在地。 星火燎原 打响庆元革命第一枪 庄严肃穆的白柘洋革命历史纪念馆外,中共白柘洋支部纪念碑高高矗立,无声倾述着先烈们的功绩。 馆内会议室中,一场特殊的党史宣讲正在开展,主讲人是90岁高龄的张以安老人,他是革命烈士张立贵的后代。乡村两级干部、党员、群众簇拥着,围坐在老人身旁,听老人讲述那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 1933年秋,受寿宁县党组织委派,张立贵以探亲为名,到官塘一带秘密活动,向群众宣讲道理,动员群众勇敢地参加革命。同年11月,张立贵带领寿宁党员陈庆重再次到白柘洋村,与胡正理、吴先振等商量成立村苏维埃政权相关事宜。他们召集全村各户开会,动员全村群众积极参加革命,开展游击战争。 会上,当众推选胡正理、吴先振、吴先锦、吴志瑞、吴先春、吴先蕃、吴先端等7人组成村苏维埃政府,并进行了分工,对外称“七部委”,直属寿宁县苏维埃领导。 1934年12月,张立贵、陈庆重到白柘洋村秘密召开党员会议,决定建立中共白柘洋支部,胡正理任书记,隶属中共福(安)寿(宁)县委领导。同时,建立白柘洋秘密交通站,与寿宁的地洋、甲坑构成一条红色秘密交通线。 为了革命事业,白柘洋人民做出了很大牺牲。自1935年8月至1937年4月,在反对国民党的两次“清剿”斗争中,中共寿景庆县委委员、独立营营长叶潘率县游击队主力转移到白柘洋隐蔽10余个月,闽东特委委员、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范式人率肃反队40多人从福寿地区撤退到白柘洋音标40余天。 在此期间,白柘洋人民为红军放哨送信、提供给养、医治伤员,做出很大贡献。为保守红军秘密,保护群众,张立贵、吴先模、胡正理、吴先杰、吴先治等数十位党员和群众为革命献出生命。 “先辈们为了革命理想,不畏艰难困苦,不惧严刑拷打,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这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我们这些年轻人急需继承学习的。”参加活动的年轻干部胡建平说道。 红色地标,成为游学热门地 近年来,白柘洋村抢抓红色旅游发展机遇,依托“两个第一”丰富内涵,大力发展第一支部红色旅游。 “要想搞好红旅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跟上,资金紧缺,做不了大项目,我们就从小项目一个个做起,先建一个红色广场,再建一个革命历史纪念馆,又建一条红军路,一步一个脚印,边建设边发展嘛。”白柘洋村老村支书吴存爱向记者介绍说。
红色微电影《一份嘱托》开拍 在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白柘洋村组织拍摄了红色微电影《一份嘱托》,并荣获浙江省第五届微电影大赛十佳影片,成功创建了市级党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功创建了浙江省AA级景区村庄,成功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名单。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2017年7月,白柘洋村举办第一届“七一”红色文化周活动,吸引县内外2500余名党员慕名前来“听红色党史”、“学党章党规”。2019年,全国上下积极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白柘洋村作为红色地标,吸引了县内外800余名党员来村开展“初心之行”。 村里经营农家乐的吴敬林告诉记者:“这几年村子变化很大,来参加红色之旅的游客也越来越多,现在一年收入差不多有七万元。” 红绿融合 迈向乡村振兴新时代 2020年,总投资300万元的白柘洋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截止目前,已拆除灰寮旱厕30余处,新建文化长廊1座,完成青砖围墙300余米,全面完成房屋外立面改造工作,村口广场建设、古建筑修复等工作有序推进。 “白柘洋这几年坚持‘红+绿’融合发展,红色旅游+特色产业,两条腿、双引擎,跑得更快更稳了。”白柘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心华自信满满地说道。 白柘洋村荷洋村自然村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有着丰富的高山台地资源和毛竹林资源,已累计发展茭白基地150亩,高山油茶基地1000亩,大球盖菇基地40亩。2020年,白柘洋村引进社会工商资本庆元县三禾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900余万元,流转荷洋土地600亩,种植林下中药材(重楼),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每年增加3万元。 “问海借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去年,官塘乡积极推动“产销合作”,对接山海协作结对单位嘉善县农业农村局,签订每斤生姜2.5元保底收购协议,引导扶持白柘洋14户低收入农户种植生姜20亩,实现农户增收15万元以上,走出了“山海协作”新模式。 “以往种东西,即怕卖不出去,又怕种不来,现在乡政府推出生姜种植项目,有企业保底收购,有专家指导,还有姜种、化肥补助,我们种得心安,钱也赚到了。”白柘洋村低收入农户胡恒淼笑着说。 通过干部结对、产业扶持、产品代销、就业培训等有效措施,白柘洋村35户低收入农户全部实现脱贫。 记者 李建波 吴丽萍 通讯员 吴裕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