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乡村 在革命的红土地上萌出新芽 红色住溪走上致富路 龙泉市住龙镇住溪村是一块流淌着革命血脉的红土地,经历了“枪林弹雨”的峥嵘岁月,这里留下了丰富的红色遗迹和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还有永不褪色的浙西南革命精神。 1935年,粟裕、刘英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驻浙西南扎根于此,建立了浙西南革命根据地最早的县一级苏维埃政府——龙浦县苏维埃政府。 “住溪村龙浦县苏维埃政府会议旧址原是廖家祠堂,‘廖’是住溪村的两个大姓之一,廖家祠堂建于1926年,当时是由一个叫廖金芳的贡生筹建而成......”住溪村红色文化讲解员廖永龙介绍,龙浦县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仅一个多月时间,就遭到了国民党的破坏。 2011年,住龙镇政府组织修建红色文化广场,对住溪村龙浦县苏维埃政府旧址重新进行了修整,打造成为“红色记忆馆”。 推开“红色记忆馆”的大门,粟裕大将的铜像矗立中央,馆内陈列着大刀、鱼叉等进行革命斗争的器具、粟裕将军曾经办公的桌椅,记录了当时风起云涌、惊心动魄的革命历程。 馆内还展示了住溪村龙浦县苏维埃政府成立时的场景绘画,革命先辈们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前程,不惧抛头颅洒热血的激昂场景历历在目。 作为苏维埃政府的革命老区,近年来,住龙镇积极打造住溪村龙浦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修建、完善红军学堂、红色记忆馆、红色文化广场、擂鼓山红色古道等,充分发扬红色历史文化、浙西南革命精神,打造红色旅游路线,因地制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革命老区焕发新活力。 2017年以来,4万余名少年儿童到住溪村开展“小红军游学”活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住溪村龙浦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少年儿童的“第二课堂”。 住溪村,红色文化的教育引领作用成效初显。 5年前,廖永龙放弃深圳的大都市生活回到住溪村,成为了一名红色文化的讲解员。 “现在来这里接受红色文化洗礼的人越来越多,忙的时候我一天要讲解3、4趟。”廖永龙介绍,2016年以来,住溪村龙浦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先后吸引省市县乡村各级党组织近10余万名党员前来开展教育活动。 “住溪是一个革命老区,讲好红军故事是我们住溪人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是一份非常光荣的使命。”廖永龙说。 乡村振兴,看得见发展,也留得住乡愁。 住溪村的变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回村参与乡村建设,开出了龙泉第一座“红色主题乡村酒吧”,开办了含50张床位的红色文化主题民宿,每年为村集体增加13万元租金收入,还带动村民在餐饮、住宿、导游等服务行业就业,村民的钱袋子更鼓了。 村子建设好,经济差不了。 住溪不仅处处印记着红色的革命岁月,同时也散发着改革开放和新农村建设的息,“茶”“蜂”“菌”等传统生态产业蓬勃发展,特色产业娃娃鱼年产值突破千万元,1300余亩樱花森林主题公园迎来游客无数。 红绿资源融合发展,住溪村有了全新的面貌,经济也驶上了快车道。截至目前,全村已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00余万元。 听一次党课,看一次革命史,重走一次红军路、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吃一餐红军饭,学一首红歌...... 红色文化,日久弥新,一条红色旅游之路熠熠生辉。 文 记者 柳永伟 图 通讯员 周思雯 廖永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