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多年前,红军来到这个大山深处的古村, 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如今,一对兄弟接力守护的一面老党旗成了传承革命 精神的最好见证 云和县安溪畲族乡黄家地村位于大山深处,云和和景宁两县交界地带。80多年前,由刘英、粟裕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一路辗转,曾4次来到黄家地村,在这里播撒下了革命的火种。
至今,在黄家地村党支部书记柳伟明家中还保存着一件珍贵的革命物件——一面有着71年历史的老党旗。这面老党旗是柳伟明的堂哥柳恒章亲手交到他的手中,时光流逝,兄弟二人已守护了这面旗帜整整71年!它也成了黄家地村传承革命精神的最好见证。 “偶见”党旗 他把旗帜所有细节牢记于心 黄家地村早在1938年11月就建立党支部,此后还建立武装游击队。在党的领导下,激烈的“三抗”斗争(抗粮、抗税、抗丁)、游击战斗、反清剿战斗在这里此起彼伏,书写了波澜壮阔的革命篇章。 今年58岁的黄家地村党支部书记柳伟明,是这面党旗的第二任守护者。上世纪90年代初,只有30岁出头的柳伟明从堂哥柳恒章那里接过这面老党旗后,将其视作生命一样贵重,他一直用心保存。如今,柳恒章虽已是92岁高龄的老人,但对于当年的革命往事还是记忆犹新。 讲起这面老党旗的来历,还得从70多年前说起。1948年,随着云和和景宁的农村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想要入党的村民越来越多。可是,入党需要宣誓、宣誓需要党旗,没有党旗怎么办?在此背景下,时任云景区委副书记的叶光通就建议制作一面党旗。 然而,由于当时消息闭塞,压根没几个人清楚知道党旗的样式到底是怎样的,这就让云景的地下党员犯难了。 到哪里去找党旗呢?说来也巧,当年,为了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清剿,云和地下党的两位主要领导人毛登森和陈江海来到中共处属特委所在地——缙云县西青头村避险,陈江海意外在那里见到了一面党旗,这让他顿时眼前一亮。 原来,早在1943年,中共处属特委书记傅振军乔装前往宁波四明山革命根据地学习时,见到了一面党旗,并记下了它的样式。随后,傅振军回到缙云县西青头村,立即仿制了一面党旗。 陈江海等人如获至宝,捧着那面党旗看了又看,终于记下了党旗的每个细节,准备返回后就立即着手仿制。 然而,党旗的样式是记下来了,可关键的问题又接踵而至——到底找谁来制作党旗呢?要知道,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笼罩下,制作党旗这事可是要担很大风险的。 经过一番物色,景宁石埠坑村一位姓王的裁缝进入了陈江海等人的视线中。 党旗制作完成后 他成了第一任守护者 当柳伟明将层层包裹的老党旗展开后,记者看到,它依旧鲜艳,旗帜一侧的白布上还写着一行小字——“云和区委一九四八年十月”。 “这面党旗是在割稻子的时候做出来的。”柳恒章告诉记者,从中共处属特委返回云和后,时任云景区委副书记的叶光通和陈江海等同志们一起,来到了如今景宁畲族自治县红星街道岚头村的共产党人王成久的家中,开始商量制旗事宜。 作为岚头村支部书记的王成久提议,到五里外的石埠坑村,找他当裁缝的哥哥王成亮制作党旗。组织上考虑到兄弟俩都是可靠的共产党员,于是便同意了王成久的提议。 “他们很有勇气,这事如果暴露出去,两兄弟可就有生命危险了。”柳恒章感慨道。 来到了裁缝王成亮家中后,大家集中在他家最偏僻的二楼房间。随后,凭着记忆,陈江海努力将脑海中党旗的模样呈现出来,不断地在毛头纸上修改党旗的草图。为了安全起见,作废的每一张草图都要烧掉。 最终,经过一夜的修改,画了整整一沓的毛头纸,最完美的一张草图出现在众人眼前,上头的“锤子镰刀”让他们激动不已。 由于当时并没有印刷条件,而制作党旗需要三种不同颜色的布料。为了更好地隐蔽行动,党员们分批来到附近村落的布行,分别在不同时间段购买了白布、黄布和红布。 所有材料准备就绪后,经过一个通宵的缝制,王成亮最终制作完成了中共云景区委第一面党旗! “镰刀代表农民,锤子代表工人,工人农民团结起来,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柳恒章说,当时,这面鲜红的党旗给所有共产党员注入了力量,大家对革命的最终胜利充满了信心。 “当年党员中大多都是农民,文化程度普遍都不是很高,党旗制作好后,就一直由我保管。”柳恒章回忆说,当年,身为叶光通秘书的他成了老党旗的第一任守护者。 在革命战争年代,柳恒章一直把这面党旗带在身上。 1949年5月11日,云和城解放。当解放的消息传遍全县后,激动不已的柳恒章和同志们拿出了党旗,经过山路,直奔县城。 “那天我们太高兴了,终于解放了。一路上,我们唱着歌,举着党旗不断挥动着。”柳恒章指着党旗边缘的破口告诉记者,由于太激动了,就连旗子不小心被路边的树枝勾破,他当时都没发现。 云和解放次日,柳恒章带着这面党旗回到了家乡黄家地村。在之后的日子里,一有空,他就会拿出党旗,静静地看着它,偶尔,他也会与晚辈讲起过去的故事,让他们接受红色精神熏陶的同时,勿忘初心。 第二任守护者从堂哥手中 接过了党旗 1991年,由于年岁已高,柳恒章担心丢失了这面党旗,于是他决定,将老党旗交给堂弟柳伟明保管。后者便成了第二任党旗守护者。 “我问他,这是什么东西,他说这些是宝贝,是我们革命的精神。打开后我才知道,原来是一面老党旗。”柳伟明回忆,当年5月的一个夜晚,堂哥柳恒章将精心包好的党旗以及党史、县史两本书籍交到了他手中。 “他头脑灵活、心细,把党旗放他那里,我非常放心。”柳恒章如此对记者说道。 接过护旗任务,柳伟明倍感责任重大,他把老党旗存放在一只老木箱里,木箱外又套了一只更大的木箱,尽可能做好防潮工作。 离休后,每年柳恒章都要到学校、单位讲几次浙西南革命故事。柳恒章说,对于国歌中“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句歌词,他感触最深,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了革命先烈为新中国的诞生而付出的巨大牺牲。“为什么我要将老党旗保管这么久?我就是想要让下一代的孩子们知道,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面旗帜,人在旗在,我们要将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事实一次次证明,革命精神已如同这面老党旗一样,刻进了黄家地村所有村民的心里,使得红色堡垒支部的精神力量在当下依旧闪耀光芒,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 最近,黄家地村结合自身优势,精心推出初心研学线体验活动套餐,不断推动红色文化传承与绿色经济发展有效融合。活动套餐仅推出一个月,就接待党员群众近千人次,为村集体增收数万元收入。 “当前,全村上下都在寻思着如何进一步做大红色旅游这篇文章,发展农家乐和民宿产业。同时做大高山西瓜、云和雪梨等传统特色产业,发展红色游、采摘游,推动村庄‘红绿’融合发展,老百姓就一定可以在家门口实现致富。”柳伟明信心满满地说。 (来源:处州晚报 作者:刘烨恒 程鹏鹏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