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丽水日报》
◎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2019 > 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 > 新闻报道 > 县(市、区)  正文

听毛垟红色故事,看景宁绿色发展初心如故

丽水网 - 来源: 瓯江行   发布时间:2019-05-21 10:04
编辑:莫晓鸿 | 责任编辑:胡蕴韵

微信图片_20190521095423.jpg

  有人说

  世界上唯一的不变就是一直改变

  若有一天我们能相遇

  我一定会告诉你

  山河犹在,国泰民安,这盛世如您所愿!

  这是一片绿色的碧波、这是一片红色的山、这是一片蓝色的天;这里高山流水,这里苍松翠柏、风景如画;这里曾经烽火连天、硝烟四起.....


  这里是红色毛垟。

微信图片_20190521095459.jpg

  记忆的阀门,如开闸的洪水般涌出。一片不朽的红色热土,见证了如火如荼的革命历史。

微信图片_20190521095526.jpg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只不过是因为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英雄已远去

  穿越时空回顾那红色岁月

QQ截图20190521095639.jpg

  毛垟村位于景宁县西南方向,距景宁县城63公里,风景优美,是个历史悠久且红色文化浓郁的村落,1935年至1937年间,在叶飞将军、陈挺将军的带领下,闽东红军独立师来到毛垟,开展了为期三年的革命斗争,留下了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闽东红军在毛垟开展活动,在辗转各地之间,曾将毛垟村一处古居,由于围墙牢固,大门厚实,被选中作为红军临时指挥所,几位首长就住在这里的轩间。还有一处房子,叶飞将军在毛垟主持的第一次会议就在这里召开。

QQ截图20190521095728.jpg

  在离黄秀村两里地的炉西岭密林深处有前人开采银矿留下的5个洞穴,开口小且相当隐蔽,洞内却非常宽敞,有的深达60多米,每洞可容纳二三十人。因地理位置特殊适合隐蔽,红军发现后,开辟出来作为藏身之所。


  洞里发生的,又是多少个荡气回肠的抗日故事呢。

QQ截图20190521095759.jpg

  古老的村落,翠绿的群山环环相扣,清幽的凉风....座落在毛垟乡上坑头村口的一座拱桥,残破不堪。它建于1949年,1935年至1937年间,红军在上坑头修整,经常出入上坑头开展活动时必经此桥,故被村民称为“红军桥”。

QQ截图20190521095840.jpg

  原先是炉西村一座祠堂,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红军进驻该村,将其作为临时医院,安置红军伤病员。


  虽然历史早已远去,顺着这些青砖石板,我们仍然在不断追忆先辈的风华。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QQ截图20190521095910.jpg

  在中国红色革命的历史长河里,

  在浸透着热血的红土地中,

  走进这里,仿佛时光倒流,

  把人们带回到那个

  不见硝烟却惊心动魄的革命年代。

QQ截图20190521095945.jpg

  红色岁月里,

  无数的英勇将士们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

  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在岁月的长河中,

  有些日子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QQ截图20190521100024.jpg

QQ截图20190521100049.jpg

  风雨兼程

  战旗飞扬

  一张张照片背后

  都有一个个红色的故事

  那些热血、悲壮、感人的瞬间

微信图片_20190521100116.jpg

  藏于记忆的是那一段段血浓于火的岁月,归于尘土的是那一首首不屈不饶的赞歌,感慨时代的变迁和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QQ截图20190521100150.jpg

  在毛垟这块热土上,红色文化开花结果,发展红色旅游,助推乡村振兴,让农民丰收的喜悦展现得淋漓尽致。

微信图片_20190521100218.jpg

  承载过去,守望未来

  还有多少人能记得,几十年前老景宁的样子。民风淳朴,街巷交错,看似热闹,却谈不上繁荣。

微信图片_20190521100242.jpg

微信图片_20190521100300.jpg

  如今的景宁,城市的脚步质的飞跃,交通便利如织,现代化水平日益提高,林立的高楼日益增多,繁华的区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微信图片_20190521100325.jpg

  时光荏苒,见证芳华

  夜幕下的景宁,

  不仅仅是亮化后的绚丽多彩,

  更多展现出了景宁经济发展的实力。

微信图片_20190521100348.jpg

  绿色是景宁的底色,

  也是加快发展的最大优势。

  城即景、景即城

  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城市

  我们奋力在书写的

  青春答卷!

 

如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电话:0578-2127345),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