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丽水日报》
◎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2019 > 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 > 新闻报道 > 市直  正文

踏寻红色印记,文艺与时代同呼吸

​——我市文艺界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创作采风活动侧记
丽水网 - 来源: 丽水日报   发布时间:2019-03-13 09:12
编辑:莫晓鸿 | 责任编辑:胡蕴韵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丽水大山深处的革命老区,生机勃勃。

  前不久,全市“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践行活动动员大会召开。大会明确指出,要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为“丽水之干”注魂、赋能、立根。

  优秀的文艺作品,有着引领、熏陶人民群众理想、精神和心灵的作用。广大文艺工作者是“时代之声”的“唱响者”,以艺术的情怀和笔触创作反映“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红色文艺作品,讴歌革命先烈忠于党的事业、勇于献身的事迹,无疑将为丽水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凝聚强大精神伟力。

  跟随春天的脚步,循着先烈的红色足迹,我市文艺界80余名文艺工作者踏上了集中创作采风之旅。

  庆元斋郎村是我省海拔最高的行政村,也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斋郎战斗旧址群所在地。山高路远,从庆元县城出发,需驱车一个半小时才能到达。

  文艺工作者边走边听边看,实地感受当年粟裕、刘英率红军挺进师与敌人激烈斗争,取得“关键性一仗”胜利,为挺进师进入浙西南、开辟根据地站稳脚跟的英勇事迹。

  “七七事变”后,浙江大学被迫内迁,于1939年6月在龙泉开办分校,前后办学七年。在旧址展厅内,每件展品都在诉说着当年的办学故事——煤油灯、“风雨”校舍。战争年代,师生学习和生活条件异常清苦,可他们却苦中作乐,除坚持上课外,开展各项学术活动,宣传抗日,立志知识救国。

  “我被老一辈知识分子能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办学震撼,也被老浙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感动。”市戏剧曲艺家协会的罗礼勇坦言,正是这种奉献和奋斗精神,成就了后来享誉学界的大师。

  王村口位于遂昌县西南部,是一个小有名气的红色小镇。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被迫进行长征,刘英、粟裕率红军挺进师进入浙江开展游击战争,开辟了以王村口为中心的浙西南游击根据地,打响了浙西南武装革命斗争第一枪。

  如今,在王村口,白鹤尖、天后宫、蔡相庙等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和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开展革命斗争的旧(遗)址都成了热门景点和红色教育基地,每天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我奶奶村里的一座老屋内,就有粟裕当年题写的‘要有饭吃,要有衣穿’八个字。题写的具体原因现在无从得知,可从小我心中就有了他的光辉形象。”市电影家协会的方野说,这次采风之旅,也让他对浙西南革命历史有了更具象的感知。

  竹口“红军桥”、住溪苏维埃政府旧址、大柘泉湖寺、斗潭村革命遗址……一路奔波,一路感动。采风每一天,文艺工作者们都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在革命故地的见闻和感受,获得大量留言和点赞。

  短短四天,浙西南革命先驱为了革命胜利,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不惧困苦的精神,于每一位文艺工作者而言,都是一次极好的红色教育,也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更是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这几天,晚上我总是辗转反侧,对革命历史了解得越多,越是感觉肩上的责任和担子很重。”市音乐家协会的柳绍斌如是说。


 

如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电话:0578-2127345),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